第167章 我们失败了_1990:从鲍家街开始
AP小说网 > 1990:从鲍家街开始 > 第167章 我们失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7章 我们失败了

  1990:从鲍家街开始正文卷第167章我们失败了装修的事情,主要交给姜霞联系安排,不过周彦自己也比较上心,毕竟他需要的装修对声乐要求比较高。

  特别是像录音棚的改造设计,他自己必须时刻关注。

  主要是现在内地很少这种专业团队,很容易翻车。

  现在周彦的业务渐渐多了起来,姜霞一个人有点忙不过来,周彦也在考虑,要不要再招几个人。

  招人是早晚要招的,后面工作室成立了,肯定是要有人的。

  后面两天,周彦一边忙着装修的事情,一边又盯着《第六感》的剪辑,中间霍思齐又打来一个电话,告诉他礼拜天下午五点半在明桥酒店见面。

  礼拜天下午,周彦到了明桥酒店。

  包厢里面有两个人,霍思齐跟一个四十岁左右的青年人,这青年人除了发际线比较高之外,看着很精神。

  看这人的长相,周彦感觉在哪儿见过,但就是想不起来。

  一看到周彦,霍思齐就冲周彦招手,“你来的正好,我们刚聊到你呢。”

  等到周彦走过去,霍思齐笑着跟周彦说,“来,我跟你介绍一下,这个是三哥。”

  随后他又指着周彦,跟青年介绍,“这个是三弟。”

  这奇奇怪怪的介绍,把周彦搞得也有点迷糊,什么三哥三弟的,听着都拗口。

  那三哥笑着向周彦伸手,“三弟,我是三哥。”

  他坐着的时候,给人一种书生的感觉,但这会儿站起来说话,却无形中带着一点江湖气息。

  周彦跟他握了握手,“三哥好。”

  霍思齐说道,“其实三哥也是我们瞎叫的,按理说,咱们叫一声三叔也不过分,三哥父亲韩老爷子跟我们家老爷子之前还是战友。”

  男人点头,“霍老爷子是我父亲老领导。”

  “三哥现在在峨眉电影制片厂担任厂长,你们也算是同行了。”霍思齐又说道。

  听到韩老爷子跟峨眉厂这两个关键词,周彦不自觉地挑了挑眉毛,他终于想起来眼前这个男人是谁了。

  韩三岼,未来中国电影集团的老总,中国电影市场改革的先锋。

  周彦不禁感慨,圈子是真不大,这都能碰到。

  “坐吧。”

  三人坐下之后,韩三坪说道,“周彦,我对你可是久闻大名了,《想飞的钢琴少年》在内地、香江、台岛以及霓虹都卖的很好,特别是霓虹,我得到的消息是,这部电影在霓虹的票房已经超过了十四亿。”

  周彦点头肯定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嗯,配给收入是十四点五亿霓虹币。”

  霍思齐问道,“这个配给收入是什么意思?跟票房有什么关系,还是跟我们这边的拷贝收入一样?”

  韩三坪解释道,“配给收入既不是票房,也不是拷贝收入,而是发行商能拿到的钱,一般情况下,配给收入占电影票房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这么算下来,《想飞的钢琴少年》在霓虹的票房能达到二十多亿霓虹币?”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那确实挺好的。”

  韩三坪呵呵一笑,“不仅仅是挺好的这么简单,比你想象的还要好很多,这么说吧,华语电影这么多年来在霓虹票房超过这个数字的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迄今为止票房最高的A计划配给收入也就十七亿霓虹币,只比《想飞的钢琴少年》多两亿多霓虹币。”

  “这么利害?”霍思齐一脸诧异,“我之前只知道周彦的电影卖得挺好,没想到会好到这个地步。”

  听到韩三坪跟霍思齐解释这个,周彦也是暗自点头,韩三坪确实是有能力的,一般人对霓虹的市场了解并不多。

  别说一般人了,现在就是去燕京制片厂随便拉个人出来,恐怕也没几个能搞清楚那边的配给收入是什么意思,更别说知道那边这些年的票房数据了。

  周彦自己也谦虚道,“电影在霓虹那边表现这么好,我们其实也挺意外的,在其他地方就要差不少了。”

  听周彦提到其他地方,韩三坪问道,“电影在欧洲表现怎么样?”

  “一般般,不过也算是我们预期之内。”

  韩三坪点点头,“这都很正常,国内电影在欧美市场现在也没什么特别成功的案例,一步一步来吧,能走出国门就非常好了。燕京制片厂这两年出来的电影还是有市场号召力的,最近正在热映的《霸王别姬》表现也非常好,我现在也挺期待这部电影在国外的成绩。”

  《霸王别姬》上个月底就在内地上映了,周彦他们还去电影院看了一场,如韩三坪所说,这部电影很火爆,不出意外的话,在内地三四千万的票房是稳拿的。

  因为有奖项的加持,后面在国外表现应该也不会太差。

  周彦记不得《霸王别姬》的票房有多少,但现在看来,汤臣这一波又是大赚特赚了。

  韩三坪说燕京厂这两年出的电影表现好,但真正的赢家还是汤臣,大部分的钱也都给汤臣赚走了。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周彦问道,“三哥这次来燕京有什么事情?”

  “两个事情,第一个,燕京这边有个会,我来参加,第二个,峨眉厂跟嘉禾有一个合作,我顺便来谈谈。”

  “嘉禾?”周彦意外道。

  看到周彦一脸的意外,韩三坪也挺奇怪,“嘉禾怎么了?我看你挺意外的。”

  周彦摇摇头,“没什么,我前些天还碰到嘉禾的人了。”

  “侯鑫么?”

  “嗯,就是侯鑫。”

  “那就没错,这次也是他来跟我对接的。”

  “峨眉厂要跟嘉禾合拍电影么?”

  韩三坪点点头,“嗯,他们对中俄列车大劫案有些想法。”

  中俄列车劫案是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事情,这也就过去几个月而已,看来嘉禾那边是想要蹭这波时事的热度。

  这种情况在香江很正常,香江那边有些导演,专门就逮着最新的社会热点拍新闻。

  这部电影周彦看过,前半部分还行,后面情节就有些跳脱,整体观感一般,他看的是未删减版的,里面的肉戏比较多,多到有点过了。

  可能导演是想通过反反复复的qj镜头来表现出案件真实的一面,以此来刺激观众的感官,但周彦觉得,电影就是电影,是需要有侧重点的。

  想要表现出案件的真实,有很多方法,未必要一直拍女性被qj这一点,虽然吸引眼球,但是对整部作品的呈现会有影响。

  “事情谈妥了么?”

  “谈到一半吧,他们找了写《中俄列车大劫案》的艾安军,准备根据艾安军的那篇文章来改编。”

  周彦点点头,就没有再往下问,这事跟他也没什么关系。

  随后他们又聊起电影的事情,韩三坪不仅仅是制片厂领导,现在也还在一线工作,这几年也编、导了一些作品。

  去年上映的电影《毛zd的故事》,就是韩三坪自己编、导两手抓给做起来的,这部电影还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因此,在电影专业方面,周彦跟韩三坪的共同话题有很多。

  关键是韩三平是个敢闯敢干的人,想法非常大胆,而周彦偶尔提出的一些想法,正好对韩三坪的胃口。

  霍思齐对电影专业的东西不了解,他也不插话,就笑眯眯地看着周彦他们聊,偶尔碰到感兴趣的,就会问上几句。

  一顿饭宾主尽欢,韩三坪因为这两天在燕京还有公务,所以就没喝多少酒。

  通过后来的聊天,周彦也知道了韩三坪这次过来具体是干什么了。

  他这次来参加的会议,是广电部组织的,各大电影厂都有参加,会议内容是讨论市场经济下影视行业的发展前景。

  这样的会议,原本应该是制片厂的厂长来参加的,不过开会前峨眉制片厂的厂长生病了,所以作为副厂长的韩三坪临时顶了上来。

  听到韩三坪透露的一些会议内容,周彦知道,中国电影改革的脚步是越来越快了。

  吃过饭,韩三坪就告辞了。

  送走韩三坪之后,霍思齐又拉着周彦回了包厢,“老三,你怎么看?”

  周彦不解,“看什么?”

  “看这次韩三坪来参加的这个会。”

  周彦想了想,说,“中国电视市场正在困境之中,上头想要找出路吧。”

  霍思齐给自己点上一根烟,“以你专业的角度来看,他们要找的出路是什么?”

  周彦斟酌着语句说,“想要找到出路,肯定是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国内现在拍电影的权利都在各大制片厂手里,民营企业想要参与,只能通过合拍的形式。”

  “所以你也觉得,后面上头会放权给民营企业?”

  “这只是一种猜想,会不会走这条路,什么时候会走,这都是不知道的。”

  霍思齐点点头,“上头现在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不能太激进,想要改革,不宜刀子动太快,根本上的东西,要慢慢来,比如说为了保证制片厂的利益,先提高电影院的收入以及拷贝的价格,在管理上做到优化。另外一派认为,不破不立,原本的模式早就不适合当下的环境,随着改开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把更多的权利交到市场,交到民营企业手里,这样才能刺激行业发展,有部分人主张学习国外的分账模式,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到行业当中。”

  虽然霍思齐对电影不了解,但是内部消息却知道不少。

  作为一个过来人,周彦知道,最终还是第二派获得了胜利,后来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也是沿着这条路走的,先是分账,然后逐步放权,最终民营资本大量涌进市场。

  “思齐哥你有什么想法?”周彦问道。

  他知道,霍思齐这么关心影视行业的事情,当然不是闲的无聊,霍思齐肯定是有所求。

  上次他哥周宏就说过,霍思齐想要进场,但至于霍思齐具体有什么打算,周彦并不知道。

  主要是周彦觉得,现在未必是进场的好时机,中国电影的改革还在酝酿,并没有正式开始,想要拍电影,也就只能走汤臣跟年代的路子。

  霍思齐摊摊手,“其实我也没有太具体的目标,我只是觉得中国电影这一改革,肯定是有机会,有风口的。”

  “我对电影行业了解不多,所以才要跟你们这些专业人士多沟通。”

  霍思齐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他对影视行业也不是很了解,但他有人脉、有内幕消息,这对接下来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周彦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我觉得你可以先弄个公司,做一做其他业务,比如广告、宣传之类的,成本不高,还能时刻保持着跟电影行业的联系,后面瞅准机会再强势进场。而且你也不要光盯着电影,电视剧也可以考虑考虑。”

  “怎么说?”

  “现在国内经济发展很快,越来越多人的家里都购入了电视机。电视机越来越多,电视剧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

  “是这个道理,那你刚才说的广告、宣传之类的业务,是什么情况?”

  周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思齐哥,你有没有发现,国内的好多企业,并没有统一的标识?”

  又怕霍思齐听不明白,周彦又举例道,“你看国外的品牌,肯德基,麦当劳,都有属于自己的标识,离老远看过去,就知道是他们。”

  霍思齐想了想,“确实如此,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跟普通商家的区别,而且都是统一的,我看过好几个麦当劳的店,门头的标识全部一样。”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你再看看中国那些企业。就说银行吧,都只有一个名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很多离近了才知道是一家银行,而且凑到跟前才知道是哪家银行。”

  霍思齐明白了,“所以说,我们可以开个公司,给这些企业提供标识设计的业务。不仅仅是银行,还有很多其他大小企业,都有这样的需求。”

  “关键是国内现在没人去做这些东西。”

  不是没人想到,只不过做这些业务需要条件,而且国内现在不时兴这个,那些大企业未必愿意花钱做这些,需要去给那些企业创造需求。

  霍思齐被周彦说的有些心动,不过他又皱起眉毛来,“我对这个也不太了解,你有什么路子么?还是说,我们可以去国外拉团队来帮我们干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ptfone.com。AP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ptfon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