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会贵戚_御极大明
AP小说网 > 御极大明 > 第二百四十六章 会贵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四十六章 会贵戚

  诸将们心里明白,成都守军虽然少,但有精锐的火炮和火铳,他们虽然有十万大军但根本不可能攻下,连靠近城墙的机会都变的那么恐怖了。想象着火炮和火铳密集的对准他们,那情形足以令彝苗士兵们丧胆了。

  再攻城已经不理智了,奢崇明的决定是疯狂的,他们可没有疯狂,反而在恐惧下变的很清醒,但是面对暴怒的大君他们没人敢劝。

  只有奢寅,还敢力劝,“父亲,您要冷静,成都城高墙厚,军民一心对抗我们,虽然成都上只有两千多守军,可加上十几万的同仇敌忾的百姓就是多了十几万的大军,何况还有朝廷派来的神机营更是如虎添翼,咱们再打下去只是徒增伤亡,还有附近畏惧不前的明朝援军听到咱们这几次战败的消息定然士气大振,很快就会驰援而来。”

  他的一番话正好也是诸将们心里所想,引起了他们的共鸣,纷纷抬头,用微弱的眼神着奢崇明。

  就这在这一刻,他似乎意识到了,从他们异样的眼神中,他看到了他们的抵触和规劝。

  沉静,短暂的沉静!

  奢崇明的情绪稳定了下来,他也感觉到了再打下去毫无意义了。

  奢寅缓缓的说出众将们的心声,“父亲,咱们先退兵吧,保存实力另图新策。”

  奢崇明环视了诸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

  在成都巡抚衙门中,朱夑元和熊廷弼为卢象升毫发无损的凯旋而回倍感欢喜,笑容始终挂在脸上没有消去,杨愈茂则对他是十分敬佩,今晚的“虚虚实实“之计打的叛军十万人被动,杀敌少说也有千人,这样的战果已经算是很大的了。

  但是,卢象升却没有他们那么高兴,脸上浮起了忧愁。

  这突然的变化被他们看到,朱夑元不解的问道:“大帅打了胜仗,为何这般愁苦?莫非担心叛军报复,明日大举攻城吗?”

  卢象升瑶瑶头,又点点头,接着又是点头又是摇头,弄的大家都莫名其妙。熊廷弼十分不解,问:“你这是何意?”

  卢象升紧锁着眉头,说:“今晚的夜袭能震慑叛军,估计近日不敢进犯成都,但又不能排除他们铤而走险,再者咱们的弹药已经不多了,恐怕不够再打一场战役了。”

  “啊!”众人听完惊的目瞪口呆。

  没了弹药,火枪火炮再厉害也是一堆废铁,守住成都就靠这些火器呢!卢象升的话犹如晴天霹雳,惊骇的三人登时浑身发冷。

  “这,怎么办?”朱夑元惊的说话的声音都发颤。

  “以我钦命平虏将军的名义即刻遣人命石柱宣慰司、龙安府等地官军入援,他们为何久久不来!”卢象升气愤道。

  朱夑元无奈的叹道:“他们兵少,朝廷又久拖饷银,士气低落,不满者甚众,属下听闻有士兵潜逃不愿平叛。唉,标下也只有两千多人,想招募新兵都难啊!“朱夑元无奈的幽幽长叹。

  熊廷弼也随声附叹道:“朝廷自万历二十年后,国库就已入不敷出,多次摊牌饷银用兵朝鲜、辽东。‘萨尔浒’战败后,朝廷更是无力担负巨额兵饷,以至女真崛起为患。当今圣上登基伊始就愁财政啊!”

  卢象升也明白不多说,不管朝廷有多难,事情还需朝廷办!出征的时候皇帝说过,有什么困难就就找他,他会给解决。

  皇帝说过的话他一直记得,现在就是需要皇帝解决——要兵饷。

  ………………

  快过年了,宫外张灯结彩,京城大街小巷灯彩斑斓,百姓们欢度节日,人流攒动,甚是热闹,宫内,朱由校本着节约的方式,只准在三大殿挂起红灯笼,其它各殿皆不许挂灯笼,要知道,宫里的东西一向很贵的,如果各宫都挂上,没有上万两银子是挂不了的。

  晚上,朱由校在皇极殿设宴款待贵戚,在年前皇帝请客这在大明还是头一遭,贵戚们都高高兴兴的前来赴宴,宽大的殿堂摆满了桌椅,贵戚们在太监的引领下陆续进了皇极殿,按位就坐,只等皇帝到来。

  朱由校在乾清宫收到卢象升的捷报,成都解围,奏报中卢象升大赞火枪乃是神器,让叛军弓箭毫无作用,射杀叛军无数,大炮更是威力无比,一发便可吓破敌胆,攻坚如摧枯拉朽。看的朱由校是心花怒放。

  不过,结尾卢象升也说明了地方军队欠饷银的事,以至军心不齐,士气低落,为早日平叛,请求朝廷拨饷十万两,犒赏平叛大军。

  朱由校看完奏报,心里又喜又愁,喜的是编练新军终于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这就是*对冷兵器的巨大优势,愁的是卢象升要钱,内库三分之二的钱用于辽东了,户部近期用于改制、赈灾的钱花的也差不多,两库合起来估计也没多少钱了。真是愁人啊,常言道:一分钱憋死英雄汉。同样的道理,没钱也能愁死皇帝。

  没辙,朱由校怎么着也得想办法给卢象升这笔钱。

  程化祥弯着腰悄声的走进来,对对着奏报发愁的朱由校启奏道:“陛下,皇亲勋贵们已到齐,都在恭迎圣驾。”

  “哦,知道了。”不知不觉已到赴宴的时候了,朱由校收起奏报,伸了伸懒腰,向窗外看了一眼,天色已然昏暗,再看看御案上,不知烛台何时被人点燃。

  朱由校在程化祥和一帮太监宫女的引领下,向皇极殿走去。在这短短的二三百步的距离,他酝酿着另一个想法。

  踏入大殿,皇亲贵戚们早已在两旁站立等待,见到朱由校到来,都整齐的跪下山呼万岁。他在众人的跪拜下走上御座,微笑着微微双手抬起示意,“众位都是朕的实在亲戚,今天正值元宵佳节,特在此设宴与众卿家欢乐,无须多礼,请起。”

  众人谢恩起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朱由校坐下,他们才敢一一就坐。

  在这众人中,朱由校只认识两人,即身份最高的福王和信王,自然他们的位置也最靠前,其他的人是谁就不知道了,反正他也没必要都认识,皇帝的亲戚多的谁知道是谁。

  朱由校端起酒杯,向众人敬道:“朕自登基以来忙于国事,疏忽了各位亲戚,今日特摆下此宴,一来朕认识各位,聊聊家常,二来欢聚一堂,共过佳节。”

  众人也是高兴万分,纷纷举起酒杯齐祝皇帝圣体安康,共饮杯中酒。饮毕,他让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算是认识了,什么公主驸马、这公爷,那侯爷,这世袭的开国国公,那世袭的辅国国公,论起来都是朱由校的长辈。

  不管谁辈分大,在朱由校面前都是臣,都得给他磕头!

  朱由校举杯把盏,众人也欢声笑意,渐渐的都融入了这欢声笑语,互敬互尊,畅意情怀。

  酒至半酣,朱由校笑着仰头将手中的一杯饮尽,手半悬于空中,酒刚下肚,容色大改,长嘘一声,唉叹的将酒杯放到桌子上。皇帝始终是焦点,朱由校的这一变化被他们看到,都收敛了一点,皇帝不高兴,众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没人吭声。朱由检首先发话,起身拱手敬道:“今日相聚,本是大喜,皇兄何故哀声长叹?”

  大殿欢喜的气氛立马变的安静,都放下酒杯看着皇帝不高兴的样子,等待皇帝说出原因。

  朱由校悲观的扫视着皇亲勋贵,忧心的对众人说:“想朕少年登基,却不能坐享太平,北失辽东,南有奢崇明叛乱,内地灾害频仍,屡有乱民,朕每每想起无不叹先祖开创盛世,到朕手里却内忧外患。”他动容的使劲挤一挤眼泪,掩面装作擦拭,可惜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将眼睛弄的布满血也没挤掉一滴眼泪。

  众人愕然,不知如何回答,这时信王朱由检站了起来,立于殿中大声说道:“陛下勿忧,圣上天纵英才,必能拨乱反正,荡清宇内,努尔哈赤之流逞一时之势,早晚必为陛下囚徒!”

  朱由校大感惊讶,想不到才十三岁的孩童竟然能说出这样慷慨激扬的话,真不比他小时候差。众人也都惊讶朱由检的表现,愕然的注视着他。

  朱由校吃惊不小,这完全在他预料之外,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朱由检,尚还孩子气的他如大人般的坚毅,目光炯炯有神,傲立殿中甚是凌然。朱由校惊诧之余对他说:“五弟吉言,朕也望靖清天下,中兴大明,然后金势大,朕倾全国之力尚不能剿灭他,痛失辽东辱没了先帝的武功,今又派兵南下平叛,成都解围,眼看叛首就要束缚,主将卢象升却发来奏报,摧要兵饷。”说到这,朱由校掩面的抽噎伤痛起来,可惜很不争气的就是掉不下眼泪来,幸好大殿里点的都是油灯,光线昏暗,众人眯起眼睛也看不清皇帝到底掉有没有掉眼泪。

  抽噎几声,朱由校又说道:“诸位卿家也知道,国库之中哪还有存银,若不发兵饷,只怕平叛不成又酿兵变,祖宗江山真要危矣。”

  大殿内一片肃静。原本喜乐融融的晚宴,却变的悲痛伤情,众人也都沉默不语,许久没人敢说一句话。朱由校环视一周,都把脑袋低垂着。

  朱由校的脸色阴沉下来了,愠色道:“国难当头,你们都是国之柱石,当此危难之际难道没人为朕分忧吗?”

  他的话在大殿里像是有回声一样,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响起,但是,众人仍旧沉默不语。

  朱由校动怒了,喘息声在静静的大殿内听的一清二楚,他正要发作训斥众人,忽然有一人起身大声说道:“若是如此,臣愿请兵平叛!保我大明江山!”

  朱由校看去,是英国公张之极,祖上靖难功臣张辅后人。

  朱由校嘴角一笑,面略带喜色,赞道:“卿有胆识,忠护朝廷,不愧是忠臣之后。”

  他的一番褒奖,众人就沉不住气了,在皇帝面前说句大话就能受到褒奖,这无本的买卖谁不愿意做!

  众人纷纷起身请愿抗敌,原本沉静肃然的大殿顷刻热闹起来,都争着要率兵出征平叛。朱由校心怀大畅,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吊起众人的胃口,下面的事就好办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ptfone.com。AP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ptfone.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